English | 簡體 | 繁體 環宇包裝網(台灣包裝) 環宇包裝網股份有限公司(版權共同所有) 免費加入會員 | 登錄 | 幫助 | 加入我的最愛 | 環宇展覽網
環宇包裝網(台灣包裝)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2009第一季食品產業回顧與展望


◎作者:食研所 /黃秋香
一、2009年第一季食品產業回顧

(一) 第一季食品業產值1,238億元

2009年第一季臺灣食品產業產值估計為新臺幣1,23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5%,其中冷凍冷藏肉類製造業(6.0%)與水產製造業(5.4%)、乳品製造業(4.0%)等產值有成長,其他食品分項行業產值衰退,產值減少的主要行業如磨粉製品製造業(-10.5%)、食用油脂製造業(-9.1%)、糖果製造業(-7.1%)(詳見表1)。

根據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資料,2009年3月份各項大宗物資每英鬥價格(小麥515美分、玉米377美分、黃豆899美分)皆較去年同期衰退超過三成,而美國咖啡、糖及可可交易所(CSCE)期貨資料指出,2009年3月咖啡價格為111美分/磅、可可為2,492美元/公噸,亦較去年同期分別衰退-33%、-4%。在經濟環境成長趨弱及進口原物料價格降低的雙重效應下,影響第一季食品業產值表現。為反應原物料成本下降的情形,零售通路食用油售價調降二成,加上麵粉需求疲弱及廠商競價因素,產品漲價不易,故主計處資料顯示2009年第一季食品躉售物價,較上年同期衰退2%。

(二) 第一季食品業進口值296億元、出口值134億元

2009年第一季臺灣食品業進口值估計為新臺幣296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7.1%。食品進口值成長的類別,包括屠宰肉類、冷凍食品、咖啡及代用品、非酒精性飲料等,主要是牛肉、冷凍蝦、冷凍混合蔬菜、冷凍豬肉、濃縮葡萄汁、蕃茄汁、濃縮柑橘汁等細項產品帶動成長。而動植物油脂、乳製品、脫水食品、碾製品、酒精性飲料、醃漬食品、罐頭食品等進口值衰退10%以上,同時上述產品進口量較去年減少兩成,但產品單價提高,平抑進口值衰退的幅度。在細項產品進口值變化中,烤酥油、乳酪、脫水蔬果、馬鈴薯粉、糯米粉、竹筍罐頭及菇類罐頭等進口值減少30%以上(詳見表2)。

在出口方面,2009年第一季臺灣食品業出口值約新臺幣13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6%。出口細項產品中如調製飼料、胡椒粉、味精、蕃茄醬等出口值增加,促使飼料、調味品、碾製品與咖啡等類別出口值成長10%以上。而出口值減少幅度大的類別依序是屠宰肉類(-48.6%)、殘渣及廢品(-37.2%)、醃漬食品(-24.7%)、動植物油脂(-22.8%),其中屠宰肉類與醃漬食品是量價減少所造成,動植物油脂、殘渣及廢品出口值衰退原因為產品單價降低。由於第一季醃漬水產品與水果、人造奶油等細項產品出口值較上年同期減少三成以上,減緩整體食品出口值的成長動能。

二、2009年第一季食品產業重要事件

(一) 有機食品認證上路

2009年元月臺灣正式實施「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中的有機食品驗證,任何有機食品於國內生產、加工及分裝等過程,需符合農委會有機食品規範並驗證產品,或進口農產品與加工品須經農委會公告之國家、國際有機認證機構認證,及中央主管機構之審查,才得以對外宣稱有機食品。根據「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另訂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進口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管理辦法。目前臺灣市場流通之有機食品售價高於一般商品,消費者不易從有限的標示資料,判斷有機食品標示的正確性,相關法規之實施,可保障國內消費者及落實有機栽種農民的權益,協助有機食品市場發展。

(二) 原物料供給影響食品產業的發展

2008年下半年國際大豆、玉米及小麥等價格快速下滑,至2009年第一季全球氣候異常,拉丁美洲、中國、美國與澳洲等地區皆受旱災影響,如乾旱影響中國四成小麥產區,導致小麥嚴重欠收;此一問題讓全球糧食議題再度成為關註的焦點。根據Bloomberg資料指出CRB期貨指數(含能源類、貴金屬類、與食品相關的牲畜類、穀物類、軟性商品類等原料),自2008年底的價格低點反彈6%,顯示氣候異常對穀物的立即影響。另國際糧食組織指出2009年小麥與大米等糧食庫存量會提升,但美國利用玉米製造生質能源的使用量持續增加,預估中長期玉米價格也會成長。

財政部為穩定國內物價,緩和氣候異常對大宗物質價格的衝擊,繼續對大宗物質實施調降營業稅措施,包括小麥、大麥、玉米及黃豆等四項大宗物資,機動免徵5%營業稅,自2009年3月開始實施一年。同時,2009年國貿局持續開放中國大陸玉米進口一年,相關規定也較為寬鬆,在全球大宗物資價格不確定的情形下,國貿局擴大玉米進口,有助於業者平穩原物料成本,及重要民生物資價格。

另外,經濟環境變差,石化業下遊市場對於二氧化碳的需求隨之減少,二氧化碳相關使用廠商如飲料業者亦受衝擊,為穩定二氧化碳供應量,飲料廠商無論從國內其他供應商購買或自行進口產品,二氧化碳的價格已是倍數成長,迫使飲料廠商面臨氣泡飲料產量不足,及因應成本增加的問題。

(三) 積極擴展中國大陸市場

大陸內需市場發展仍處於成長階段,尚有許多未被滿足及未被挖掘的市場機會,雖然金融風暴衝擊全球各國經濟,大陸經濟發展仍維持正成長,且東協自由貿易區域即將啟動,大陸仍具相當大的投資吸引力,不僅歐美廠商相繼赴大陸投資,臺灣食品廠商亦持續加碼,而大陸也是臺灣食品飲料業者最主要的投資地區。

隨著大陸乳品市場發展日益擴大,加上三聚氰胺事件促使大陸有關單位重視食品安全,並將食品安全機制拉升至國際等級,過去大陸價格導向的乳品市場反轉為價值導向,給予臺灣廠商很好的發展機會。例如統一集團計畫投入大陸乳品市場,初期與黑龍江完達山公司共同建立亞洲乳源供應中心,完達山公司為當地政府重視的企業,統一集團於大陸乳品市場拿到不錯的入門票。此外,統一集團亦與大陸濃縮蘋果汁大廠煙臺北方安德利果汁合作,共同成立蘋果汁瓶裝廠,擴展中國大陸市場。

味全除以併購擴充臺灣版圖,2009年該公司亦重視於大陸的發展,由康師傅控股公司買回的杭州味全,將積極拓展華東市場;過去礙於大陸低溫物流系統不完善,味全冷藏飲料舖貨集中於上海,今年增加產品品項外,並將市場範圍拉大至崑山與蘇州等城市。

其他臺灣食品廠商從過去侷限於大陸少數地區的銷售,今年則積極擴大經營範圍。福壽公司過去集中於連鎖量販店、超市等通路,今年增加社區零售商店與機關福利社,並將目標市場從一級城市佈局至二級城市。高崗屋產品也由華東地區少量販售,擴及北京、江蘇與廈門等地區的賣場。

(四) 政府協助廠商擴大海外發展機會

臺灣食品市場發展趨於飽和,產業成長不若過往強勁,廠商除了於海外設廠生產外,積極出口產品也是近期廠商的思考方向,單靠個別廠商力量拓銷海外市場的發展機會有限,因此政府有關單位投入協助廠商之行列。

外貿協會與上海City Shop超市合作,引進臺灣食品及農產加工品等500項,包括味王、馬玉山、度小月、喜年來等廠商產品,於City Shop臺灣食品專賣區銷售,藉由此次合作搶攻中國大陸市場商機;雙方合作時間一年,由外貿協會提供部份宣傳費用,估計將為臺灣食品廠商帶來200萬美元的銷售值。同時外貿協會與薌園公司共同主導,以「四季寶島」為品牌進行臺灣食品廠商策略聯盟,與大陸各地臺商協會合作,協助廠商加速辦理商品併櫃、通關商檢與物流配送等。

另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規劃「全球採購夥伴大會」,積極邀請日本、菲律賓、加拿大等地區買主來臺採購,如日本池榮青果及熊本大同青果,基於臺灣食品品質優良與供貨穩定的可信賴商譽,來臺採購產品,而日本飲料大廠伊藤園及明治乳業的供應商也將臺灣食品廠商列為重要合作對象。擁有1,400家連鎖超市的加拿大Loblaw則來臺採購調味品、冷凍食品、點心及非酒精性飲料等產品。其他採購國外廠商包括菲律賓快樂蜂集團、中國正大集團與大潤發等,希望藉由全球採購夥伴大會,擴大臺灣食品出口外銷市場。

食品廠商在擴展國際市場之際,宜正確掌握當地食品衛生安全相關法規,避免外銷產品遭退回或回收狀況發生,減少廠商獲利及發展機會之損失。

(五) 企業多元化發展提高成長動能

近期餐飲業成為食品廠商多元化發展之首選,因上下遊產業關係,降低進入門檻,同時串接上下遊生產供應鏈,減少成本並提高因應市場之效率。例如義美公司以「魅力臺灣」為主軸,規劃臺灣小吃與各式點心切入航站餐飲市場,而泰山企業首度在中國大陸跨足下遊餐飲業,於廈門成立甜品專賣店,此計畫被泰山視為進入中國大陸零售市場的重要指標。另外,跨入餐飲業多年的大成長城公司,將於中國大陸進行轉型計畫,從臺灣引進新型態的烘焙坊,以前店後廠剛出爐的新鮮麵包為訴求,同時該公司亦規劃旗下日式炸豬排連鎖餐廳進入中國市場。金車公司罐裝咖啡在大陸的銷售規模逐漸增加,並於上海成立三家咖啡複合式商店。

除餐飲業之外,黑松公司由傳統飲料轉型為綜合食品企業,跨足糖果、餅乾與啤酒市場,採取代工方式生產糖果餅乾及代理酒類產品,再經由經銷商銷售,希望藉由多元化發展帶動公司營收的成長。

三、2009年展望

(一) 2009年食品業產值微幅成長

目前各國政府振興經濟方案紛紛出籠,以穩定經濟情勢,而食品為重要民生物資,所受的經濟變化衝擊相對其他產業小,故2009年臺灣食品產業的發展狀況,估計第二季產值約1,300億元(與上年同期比成長0.43%),而全年度產值約5,370億元、成長率1.7%。

(二) 原物料價格穩定成長

金融風暴後,大宗物資與食品原物料市場少了投機客的幹擾,將回歸正常供需市場機制、左右整體產品價格,預期2009年原物料價格不似過去急漲急跌的大波動,但其他非食品產業(如生質能源)搶奪原料、旱災及水災等不確定氣候狀況,是未來影響原物料供給的重要因素。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的報告,由於受到經濟環境之影響不大,全球糧食需求預期將穩定成長,加上糧食供給不確定,故2009年小麥、玉米和大豆的價格維持成長態勢。

(三) 新流感威脅預期將不會擴大,對食品產業衝擊降低

2009年4月全球爆發新型流感H1N1疫情,各國基於過去禽流感與SARS的防範經驗,成立危機應變中心,減弱新型流感病毒的擴散速度,降低對消費市場的影響;而臺灣政府亦有萬全防疫準備,積極收集國際疫情、加強邊境檢疫及啟動各部會投入。為解除消費者對食用豬肉安全性之疑慮,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經過妥善處理與烹調的豬肉產品,消費者可安心食用,不會感染新型流感。同時,WHO指出目前新型流感社區層面傳播只侷限於美國、墨西哥,其他國家未出現社區持續傳播,無需提升流感警戒等級,估計本次流感疫情對經濟影響屬短暫性,對臺灣食品產業發展衝擊不大。

(四) 朝健康、高附加價值產品發展

近幾年國際穀物價格的波動,讓臺灣食品廠商重新思考經營定位與方向,為降低對大宗物資的依賴度,廠商將朝高附加價值產品發展,提高企業整體獲利。近幾年食品廠商調整行銷與研發方向,減少新產品開發品項的數目,集中資源於高附加價值與高獲利之產品;而在健康潮流的趨勢之下,健康概念的產品較易獲得消費者青睞,及較大的訂價空間,多數廠商新產品研發朝此方向進行。

(五) 外銷提高食品產業成長力

因應臺灣食品內需市場趨於飽和,市場成長力道緩和,為求獲利持續增加,除海外設廠、開發高附加價值產品外,食品廠商亦積極提高產品外銷比例,加上政府單位從旁協助相關業務的推廣,食品外銷成績表現佳。例如過去銷往大陸的產品,僅佔臺灣食品外銷總量6%,今年國貿局採取赴日本、新加坡等地推廣之模式,率領中小型食品企業至大陸洽談合作商機,預期外銷大陸的業績將成長40%。

表一我國食品飲料業產值








版權聲明︰
本站文章版權屬於作者本人,如發現侵權行為,請立即告訴我們,我們將會在查證後第一時間刪除。
關于我們貿易手冊使用幫助 支付方式誠聘人才交換鏈結廣告刊登聯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