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簡體 | 繁體 環宇包裝網(台灣包裝) 環宇包裝網股份有限公司(版權共同所有) 免費加入會員 | 登錄 | 幫助 | 加入我的最愛 | 環宇展覽網
環宇包裝網(台灣包裝)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擁抱科技演繹未來論壇 智慧工廠篇

來自經濟日報

 

2018-01-05 14:36經濟日報 彭子豪/紀錄

前言:首屆「2017未來科技展」日前落幕,此次在科技部的主辦及台北市電腦公會的執行下,三天展期吸引超過2.6萬人次觀展,樹立台灣產學科技大展典範外,更舉辦多場論壇,鑒於智慧工廠、智慧城市及科技傳播為當前ICT產業重要發展方向,為此科技部、台北市電腦公會及經濟日報以聰明的工廠及更幸福的生活為主軸,舉辦「擁抱科技演繹未來論壇」,以下為論壇紀錄。 

 
經濟日報科技小組召集人彭子豪(右起)、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主任蘇孟宗、淩華科技董事長劉鈞、國家儀器行銷技術總監吳維翰。 林鼎皓/提供

融入生態鏈 搶佔工業4.0商機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主任蘇孟宗:工業4.0議題持續於製造業中形成一股無法忽視的浪潮,但並非所有製造業需全然投入工業4.0,要視生產產品別再到生態鏈的需求,尤其台灣市場規模不大,部分產業只做到資料介接等功能即能領先其他市場,應不急於大規模投入工業4.0。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主任蘇孟宗。 林鼎皓/提供


台灣製造業以中小企業為多,資源有限加上現有自動化生產應用以德國、日本為強,因此投入工業4.0前,要先以所在產業別於全球的分量比重做為考量。由於台灣在全球製造業中具備領頭羊的領域不多,但抓到關鍵產業能讓此生態鏈融入,半導體業就是一例。

台灣半導體於全球的地位已不能忽視,更已近乎成為工業4.0的典範,因此擴大供應鏈的配合度,周邊次產業能自然走入工業4.0。需注意的是工業4.0不是取代人,是有效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及庫存,再配合AI與銷售資料串連達到生產即銷售模式,更能走入少量、多樣類客製化的服務。因此無人工廠是一個不一定存在的目標,如何提高各種效率的流程都將視為工業4.0的一環。至於工業4.0在台灣能創造的商機是當前ICT產業急需重視及投入。

工業4.0是物聯網的一環,相關感測器、數據再到AI深層分析均是台灣ICT業者可以現有技術能投入的方向,只要融入生態鏈即可搶入國內外商機。至於政府扶持製造業投入工業4.0要以整體經濟效益及附加價值來看,如整體產業賺了多少、僱員投入多少、設備攤提再到國家賦稅等方向。



技術串連 邁向新世代生產

 
淩華科技董事長劉鈞:智慧工廠、工業4.0近年在媒體報導再到業界的推廣,受製造業重視,以淩華的客戶為例,多數認為要往下一代生產流程發展,因此面臨的問題並非投資,而是如何投資。
 

 
淩華科技董事長劉鈞。 林鼎皓/提供

投入工業4.0的流程繁瑣,但不需複雜看待,也不用太過華麗的技術名字去修飾,簡單說是一個解決工廠可視化的工作。當今工廠不可能走入工業4.0時將旗下90%原有機器淘汰,經過可視化讓90%的機器先進行資料間的傳遞及交換。以淩華日前和英特爾合作推出的DEX-100機台設備資訊擷取系統為例,則助工廠有效串聯未連網的電腦規格機台設備,實踐智慧工廠。此種非侵入式方法將資料引出,才利於製造業在原有的架構中持續進行智慧化的發展。

至於引出的資料能做出什麼,除可和後端打造出生產即銷售的模式,還能實踐預測安全、事先保護及品質一致的生產自動化流程,讓當機及維護能在發生前因應,至於生產品質則透過資料的智能化下,確保品質而非等到生產後再做品管,可免於成本浪費。

至於智慧工廠大家多會想到機器人,因此近年此議題被炒的很紅,但台灣沒有投入工業機器人的條件。全球有40%的工廠機器人採用淩華產品,以個人來看,機器人尤其手臂早是瑞典、瑞士、德國及日本的天下,台廠無法撼動。但在新一代移動性機器人因需整合即時通訊,這類的新科技是原有業者所不擅長,會採用此類科技的AGV移動式機器人、配合AI智慧化的模組則是台灣業者能投入的方向。


產學合作 深化智慧應用


國家儀器行銷技術總監吳維翰:製造業投入智慧工廠、工業4.0前需了解什麼是智慧化,這要分三個階段來看,首先是要能發現問題,例如量化、數據化設備的震動波型,可在不同的震動波型中了解設備狀況,如發生問題進入第二階段給工程師、科學家可立即解決,最後則是預防。 

 
國家儀器行銷技術總監吳維翰。 林鼎皓/提供

預防是目前發展工業4.0時生產端點必須具備的功能,也就是透過儀器所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讓機台發生問題前自動給予告知,以切割機為例,在過去多是以老師傅或職人的經驗,用眼、耳及時間做所謂換線、更換耗材,但老師傅及職人的經驗能否傳承是一大問題,但有儀器做分析則比老師傅的預知更為精準,這是為何國家儀器近年成為製造業發展智慧製造的重要夥伴。

不管是工業4.0、智慧工廠均是在現有的架構中去延伸,真要打破現有格局是不可能,因此資料的引出再透過AI分析,則需橫跨資訊系統(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操作技術(Operational Technology,OT)兩領域,所以專業人才的培育更是重點項目,為此國家儀器近年在全球也包括台灣,與各頂尖名校、學術單位合作,除發表論文外,還將不少科技產品化,以首屆2017未來科技展現場為例,就有不少科技採用國家儀器的量測技術,在新的一年國家儀器將持續與業界共同合作,深化各項智慧應用。

版權聲明︰
本站文章版權屬於作者本人,如發現侵權行為,請立即告訴我們,我們將會在查證後第一時間刪除。
關于我們貿易手冊使用幫助 支付方式誠聘人才交換鏈結廣告刊登聯絡方式